我国中非关税壁垒的新形式(一)的保护手段
【摘要】:
目前,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,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。据不完全估计,早在1999年,仅仅因为国外的技术法规、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,我国的出口就减少了至少500亿美元。除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外,基本没有系统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。加入世贸组织以来,由于对世贸组织潜规则的研究很少,国内很多企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而这种非关税壁垒以其公平的外衣、巨大的影响力和科技的迅猛发展,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保护手段。作为WTO的新成员,中国应该在这方面进行研究,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减少贸易损失。
【关键词】:非关税壁垒;反倾销;技术壁垒;绿色壁垒;对策
[文字]:
一、国际贸易中新形式的非关税壁垒
(一)非关税壁垒的概念
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全球化后出现的新现象。为了保护自己的产品免受其他国家产品的侵害,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非关税壁垒。 1990年代后期以来,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最大受害者,因此对非关税壁垒的研究迫在眉睫。
所谓非关税壁垒非关税贸易壁垒,是指政府采取关税以外的各种方式,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规范、管理和控制的一切政策和手段的总和。它本身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,旨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进口,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的发展。从广义上讲,它包括所有具有贸易扭曲效应的立法和行政措施,范围广泛,形式多样。根据美国、欧洲等WTO主要成员的贸易壁垒调查实践,主要可分为以下13类:通关壁垒;对进口产品实行国内税费歧视性征收;进口禁令;进口许可证;贸易技术壁垒;动植物检验检疫措施(即包括对进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、反补贴和保障措施);政府采购中对进出口产品的歧视;出口限制;补贴;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;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和商业壁垒;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(注 1).
(二)非关税壁垒的特点
从以上对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分析不难看出,与关税壁垒相比,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如下:
首先,非关税壁垒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。关税的制定往往需要一定的立法程序。即使税率调整或改变,也需要一定的法律程序和手续。因此,关税具有一定的连续性。对于非关税壁垒的制定和实施,通常采用行政程序,制定较快,实施较简单。对某一国家、某一商品,可以随时采取或更换相应的限制和进口措施,从而快速达到限制。的目标。
第二,非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比关税更强、更直接。关税措施通过征收关税提高商品的成本和价格,从而削弱其竞争力,因此其保护作用是间接的。而一些非关税壁垒直接限制进口非关税贸易壁垒,使关税措施难以实现的目标得以快速、直接地实现。